毕业即失业,这已成为很多IT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一块心病。根据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就业蓝皮书显示,八个失业率最高的专业当中,与IT相关的专业就占到两个,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毕业即失业,这已成为很多IT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一块心病。根据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就业蓝皮书显示,八个失业率最高的专业当中,与IT相关的专业就占到两个,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而与此同时众多企业又在为无法招到称心如意的员工着急,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很多IT企业并不是不想招入应届毕业生,而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无法满足用人企业对人力和技能的需求。如何让毕业生从这个尴尬的境地中冲出重围,如何帮助毕业生更好的掌握技能与能力,成为摆在各大院校面前的新课题。而北航软件学院经过多年的开放式办学实践,在培养实用型的高端人才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且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毕业生就业率低谁之过?
在《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就业蓝皮书中提到的两个IT类高失业率专业却是几年前IT类专业中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几年的发展怎么让他们沦落到如此田地?是学校的无作为,还是学生自身能力的退化?
首先是本科毕业生的自身能力无法达到IT用人企业的需求,在本科阶段虽然开设的课程较多,但是没有非常深入的针对某一个技术进行学习和实践,本科毕业生的能力仅仅停留在“了解”某些技能而不是“熟悉”甚至“精通”,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样样通,样样松,而用人企业更希望本公司能够成为毕业生发挥自我才华的平台,而不是单纯的实习培养基地。在这种矛盾下,IT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甚至专业方向没能紧贴发展潮流,甚至有部分课程和专业已经落伍,学习并无出路的知识,实践在工作中用不到的技能,除了浪费学生的时间和学校的教学资源以外,也在无形中将学生的未来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孙伟对此也非常痛心,他曾经对媒体表示:“我们的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目前还在考Foxbase,但是微软在很多年前已经停止开发Foxbase,大学的教育和现在的IT技术发展严重脱节。”如果学校有自己的远见卓识,可以设立一些对于学生工作能够带来很大帮助的课程,甚至有远见的设立一些紧切IT发展潮流的专业,对于培养出IT行业急需的新型人才很有好处。以北航软件学院为例,在今年设立了“移动云计算”硕士学位专业,作为国内第一家“移动云计算”硕士专业一举填补了国内移动云领域高端人才教育培训的空白。在微软、IBM、甲骨文、红帽等众多巨头企业的大力推广下,云计算已经成为IT业界中最为炙手可热的词语,微软甚至宣布将云计算特性贯穿所有产品线,这进一步推动了整个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同时随着互联网应用以及企业IT部门的日益庞大,云计算服务所提供的更为高效、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便越发优势凸显,对于电信、互联网企业以及大型IT企业来说,“云”方面的技术人员势必成为极为抢手的资源。据有关专家预测,以北航软件学院为领头羊的“移动云计算”专业或将陆续登陆国内不同区域的各重点高校,以满足市场对该领域人才的极度渴求。
本科毕业生自身动手能力的缺失和真正切合应用的实践匮乏也造成了大量本科毕业生 “高分低能”的案例。在考试中可以游刃有余,但是到了工作中却发现与从前在校的实践有很大差距。在调查中发现,2006-2008北京高校中只有不到5%的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前有机会接触真正的IT类企业的实践机会,这一情况虽然在近几年有很大的好转,也有更多的学生正在寻找这种机会,但是可以为学生提供这种机会的企业依然不多,同时可以与自己专业相符合的机会将更少。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校开始关注并以实际行动解决这一问题,以北航软件学院“移动云计算”专业为例,该专业打造的毕业生将是具有实战经验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通过一年软件工程基础课程和移动云计算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1-2年与知名IT企业合作的实际项目锻炼,毕业生可以达到在从事移动或云计算服务项目的实施、管理、系统分析、软件架构和开发的过程中,遵循规范的软件工程思想,快速掌握和利用最新的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可靠的移动云计算服务产品。
北航软件学院多举措突破就业瓶颈
北航软件学院作为国内高校软件教育的领头高校之一,从多方面多角度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创造机会和努力。据悉,北航软件学院连续3年被评为“研究生就业先进集体”,学生不仅在国内有着众多的大型企业的实习机会,同时在日本、印度等地北航软件学院也建立了实习就业基地,先后向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等国派出学生出国培训和实习近千人次。学院毕业生的身影已遍布国内外诸多大中型企业、政府部门、科教院所等,毕业后出国发展的人数也日益增加。学生在外资企业的人数比例占到30%左右,其中不乏IBM、微软、SONY、NEC、SAP、甲骨文、SUN等世界知名企业;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实习就业生则占到50%之多。 如此辉煌的数字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呢?
首先放眼现今IT业界,以国内IT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为例,因其正在快速成长,故而对IT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新型的IT人才比如云计算工程师等将成为未来业界最有力的竞争者。Gartner近日发布预测,公布未来一段时间里业界最抢手的10个IT职位,这10个IT职位无一不是新兴技术和产品带来的。
如何把握这一IT发展的大好时机,让高校IT教育重新整合和调整,已成为关注高校IT教育人士的重要议题。师资力量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传道授业解惑,没有优秀的教师,很难让学生有更好的提高,以国内领先的软件示范学院之一的北航软件学院为例,北航软件学院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及优秀的师资力量,使其毕业的学生均可满足通信产业、互联网产业的人才需求。学院专职教师占27%,来自于国内外其他院校的教师占总数的23%,来自企业界的教师占50%。在目前学院专业课教师当中,具有工业化背景的教师占61%,其中直接来自于工业界的教师占51%,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平均工业界工作经验达到8年以上。学院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占43%,还有相当数量的外籍教师。
如何有特点的去培养人才,高校只有走出自己有特点的培养之路才可以让自己的学生处于有利的位置。依然以北航软件学院为例,其集成电路(IC)设计专业拥有着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全英文教学环境,使其培养的学生可以更快的融入到企业中去。北航课程体系建设中体现工程教育特色,注重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同时也着眼教学的国际化,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国际国内知名软件企业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并设立专业实验室。
以作为北航软件学院优势专业的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应用工程硕士、网络信息安全专业和嵌入式软件专业为例,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特点。北航软件工程硕士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应用方向创办于2003年,是全国最早进行国际化办学的项目之一。北航软件学院引入全球资深IC设计专家亲自参与教学,以工业界实际产品/研究作为教学案例,80%以上学位课程采用英文讲授。 全球许多顶级IC厂商作为学院项目的合作伙伴,提供研究项目/产品作为教学案例,学生可以在工业实际环境下学习IC设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日常英语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和英语沟通技巧,适应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的环境,提高个人竞争力。网络信息安全是软件学院与北航理学院联合培养网络安全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的专业。本专业依托北航教育部“数学信息与行为”重点实验室的强大科研平台和北航软件学院的雄厚师资、科研力量,广泛开展对外合作,培养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实用人才。学院为了面向应用和社会需求,设立电子政/商务与安全、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多个研究方向,培养领域与就业面宽广。与政府部门、大型国企以及安全专业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实习基地和联合实验室,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供不应求。重实践,多案例教学,聘请在安全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授课,使培养过程更具备实用性、实战性。嵌入式软件专业是在2005年由北航软件学院与时代集团合作创立的,北航软件学院嵌入式软件专业是国内最早进行系统化培养嵌入式软件工程硕士的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专业的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开发人员,在国内首开一系列嵌入式软件工程的课程,并出版相关专著,如《嵌入式软件设计》、《嵌入式软件测试》,这些书籍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该专业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目前已经招收400多名工程硕士,毕业生广泛就业于IBM、微软、英特尔、西门子、朗讯、诺基亚、索爱、诺西、赛班、风河、路透、华为、大唐、普天、联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走在十字路口的国内高校IT教育已经慢慢开始摸索未来的发展和振兴之路,如何让学生在就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是所有高校都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而北航软件学院在教育改革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也可为各大高校提供一些思考或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