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拖拖拉拉,我想是很多人的惯性了,大人里很多也都是这样的。那么,如何让孩子从小就能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呢!尤其是孩子开始上学以后,不拖拉的好习惯是可以帮助孩子和父母受益很多的。
做事拖拖拉拉,我想是很多人的惯性了,大人里很多也都是这样的。那么,如何让孩子从小就能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呢!尤其是孩子开始上学以后,不拖拉的好习惯是可以帮助孩子和父母受益很多的。以下小编为你进整理的怎样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的相关内容。
怎样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
列出双方都认为已经做得比较好的行为清单
例如:父母认为孩子目前做得比较好的“完成作业行为”有:1、作业较认真;2、字迹较工整。孩子认为父母在支持孩子完成作业方面做得好的行为有:1、做得好会表扬我;2、按时完成作业会陪我玩一会;3、奖励我一颗红五星。
列出双方一致认为可以改进的作业行为的问题清单
例如:父母认为孩子可以改进的行为有“1、专心致志,不想别的事;2、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3、字迹工整漂亮;4、加快写字速度。孩子认为父母可以改进的行为有:1、不要在我做作业时唠叨;2、不要随便闯进我房间;3、写得不好不快不要骂我。
[图片0]
双方商定
找出最重要的一个需要改进的行为习惯作为“目标行为”(又称为“靶行为”),包括父母要改进的目标行为和孩子要改进的目标行为。注意:目标行为的描述必须是具体的、量化的。例如放学回家后,在10分钟以内打开书包,再用5分钟做好学习用具、书、作业本的准备工作,并开始写作业;2、爸爸妈妈在孩子写作业期间,1次也不跟孩子唠叨。
怎么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
增加计时性活动,增加紧迫感。缺乏适度的紧张感是许多孩子做事磨蹭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制造”点紧张的气氛,让孩子的神经绷紧一些,使孩子的生活节奏加快一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可以给孩子的洗漱、穿衣、吃饭和做作业等增加些计时性活动。
做某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然后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完成,孩子做得好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做得不好就给予一定的惩罚。如家长与孩子一起评价,调整要求,下一次做得更好。在开始设计时间的时候,家长要及时核对。
孩子做事,家长为她计时,告诉并夸奖她今天比昨天又快了几分钟。这样,孩子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如果家长跟孩子一起进行计时阅读、计时记忆、计时答题、计时劳动的小竞赛,会有更好的效果。
利用“速度测定法”,感受“我可以快”。记录单位时间里(如5分钟)能写多少个字,能做几道题目。然后算一算按这样的速度,做完所有的作业需要多长时间,结果肯定会使孩子惊讶:我能这么快完成呀!并且让她认识到“快得值得”。
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多出来的时间如何处理?许多父母会利用这些时间让孩子全面发展:增加练琴时间或者额外增加作业,反正不能闲、不能玩。孩子会觉得:还不如慢点好,反正越快任务越多。所以,你得让孩子感到“快得值得”,她才会去“快”。
如何帮孩子克服“做作业拖拉”的习惯
理性认识对症下药。对于这些问题,许老师认为,孩子做作业拖拉不仅是学习能力不足的表现,还有性格、外界环境等原因。家长要找到真正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大多数做作业拖沓的孩子看上去很聪明,思维也很活跃。
可一开始写作业,就显得心烦意乱。家长要了解,写作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就是视觉和动作协调配合的能力,所有的作业材料都必须通过视觉来做文字的处理,这是材料输入的过程;同时还要有手的动作,这是输出的过程。
输入和输出过程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孩子视-动统合能力落后于自己的实际年龄,不足以应付大量的抄写任务,那么做功课的速度就会明显下降,再加上小孩子本身在自我克制方面就比成人要差,学习往往凭兴趣。
所以做作业时一旦有点别的刺激,就会出现左顾右盼、拖拖拉拉的现象。当孩子出现上述问题时,父母应该考虑到孩子在视-动统合方面可能存在着能力的落后,一旦“确诊”,就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克服学习上的障碍,补救或提升学习能力。
[图片1]
另外,孩子的学习习惯不佳、对学习没有兴趣等原因也会导致做作业拖拉。这时,家长就要因地制宜地找到解决方案:如果孩子缺乏时间观念,家长可以给他的学习时间分段,比如说一次学20分钟,这20分钟要完成一定的任务量,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
故事引导法
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首先吸引他的注意力,投其所好,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引导用讲故事最好,用故事里的人物感动孩子。所以可以找一些有关名人守时的儿童读物,让他自己看,或者亲自给他讲一讲。有时也可以讲一些因为不遵守时间而造成重大损失的故事。生动的故事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配合生物钟法
其实生物钟与人的生活习惯离不开。所以,形成有规律的生活,那么孩子的生物钟也会很准时。因此,不妨和孩子商量着一起制定适合他生物钟的作息时间。比如早晨6点到8点,头脑清醒,体力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间。晚上6点到10点,不利于记忆,可安排完成复杂计算的作业。一旦定下来就严格执行。
奖励促进法
很多的实验都证明了,奖励比惩罚要好。所以,可以和孩子约定,如果他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作业,就奖励他看动画片。这是运用学习动机中的强化理论,激发孩子养成按时作业的时间观念,恰当的奖励可以强化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约定法
其实孩子很守承诺的人,他们拉钩之后就不会轻易反悔,如果还把形式弄得正式一点的话,他们一定会隆重其事,因此可以和孩子,合同由自我训练项目和每日意志力训练表两个部分组成。父母的职责是监督,如果自我训练项目做得比较好,就打一个钩,如果做得不好,就按合同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