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二轮数学复习 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做题,但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量后,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高考二轮数学复习。
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做题,但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量后,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高考二轮数学复习。
增强实践意识,重视探究和应用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都有以下几类问题,值得我们重视。新增内容的考查一定要重视新增内容的复习,特别是程序框图、三视图与直观图、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茎叶图、函数零点的个数、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否定、定积分等已成为近年来高考的热点和重点。这几年的考试新增内容越来越多,有时达到40多分。但难度都不大,希望同学们全部拿下新增内容。同时,由于内容增加,题型结构已经改变,六道解答题的结构也已经改变,同学们更要关注在知识的交会点出题。如三角函数与导数,函数、导数与数列,概率与统计等。
以考查观察、归纳、抽象、概括、猜想、证明等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为能力为目的的开放探索型命题。其中探索结论的题型有3大类:猜想归纳、存在性及最优化设计问题。探索条件的题型有两类:分类讨论与更换条件问题。这要求我们在复习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创新意识,不能“死”读书。
[图片0]
关注过程,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思想。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显著特点之一。因此,在各个阶段的复习中,教师要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多次再现、不断深化,逐步内化,使之成为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可分为三类:一是具体操作方法,如配方法、消元法、换元法、迭代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特值法、待定系数法、同一法等;二是逻辑推理方法,如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类比法、探索法、解析法、归纳法等;三是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如传统的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与讨论的思想方法、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等。
在复习备考中,要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课、每一套试题中去,任何一道精心编拟的数学试题,均蕴涵了极其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注意渗透,适时讲解、反复强调,学生会深入于心,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考试时才会思如泉涌、驾轻就熟,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因此在进入高三复习时就需不断利用这些思想方法去处理实际问题,而并非只在高三复习将结束时去讲一两个专题了事。
2高考数学复习一
由浅入深、适当搞好应用题的学习
因为“应用性问题,没有固定的背景与题型,难于分类模拟训练,因此是考查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题型,对于高校选拔有潜能的学生,及对中学加强素质教育的导向,都起着良好的作用”,从学生学习角度来说,就应该让学生多接触实际,多观察生活,由浅入深地逐步学会数学建模,增强应用意识
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但在《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删除了“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的试题,加强素质的考查”,是否说明应用题并不一定要在每年的试题中体现,因此应用题的训练要“适当”。
抓住复习中的要点与难点
如何提高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很困惑我们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让学生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让人得心应手,总之没有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结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妨进行这样的尝试:①首先帮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抓准复习的知识点,避免搞题海战.抓知识点时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突出课本中最基本的概念、法则与原理.
②帮助理解学过的知识.数学是最体现思维的学科,必须把学过的知识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体系中,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接受知识. ③培养数学能力是复习的最终目的.复习中不仅要让学生牢固掌握以前学过的知识,还要让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开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具有深刻性、灵活性.
3高考数学复习二
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度,徒弟的任务在于悟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
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图片1]
趣浓情深,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
一道好的数学题,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它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像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覆”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给学生“点金术”等等。
4高考数学复习三
难与易、创新和常规的关系。
选择题都是容易题,起到了镇定大部分考生心理的作用,然后逐渐加大难度,填空题从中等题起步,要求思维能力越来越高,达到了分层把关的目的。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能力的关系
试题强调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强调从基础和能力并重,知识和能力并重;在知识点的交汇处设计试题,重点考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转化能力和运用能力,对能力的考察达到了较高的要求,对于一些常规题型运用常规方法可以求解,但往往计算量较大,运算较繁,如果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特殊和一般的思想来处理这些常规题型,就可以化繁为简。
教与考的关系、主干知识和新增知识的关系
绝大部分试题源于课本,这有利于克服当前市场资料泛滥,高考复习搞题海战术的现象,有利于高中数学教学,有利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试题都以课本中的问题作为原型, 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易得高分,只会模仿的学生看起来会做,但得分率不高,这有利于高校选拔所需的人才,又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的稳定,对中学数学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