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 数学课堂的调控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调控,指在课堂上 教师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运用控制论的原理,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等作必要、 恰当、适时地调控。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课堂的调控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调控,指在课堂上 教师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运用控制论的原理,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等作必要、 恰当、适时地调控。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课堂的调控方法。
1.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应明确一堂课传授什么知识,学生应掌握什么内容,达到何种程度。要求过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太低会阻滞学生智力的发展。所以,要把教学目标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这部分内容,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让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掌握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算理,并引导学生类推出三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开拓知识的能力。
2.调控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一个完整、有序、发展的体系。每一层次的教学内容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来安排,排斥与目标无关的内容。教学中,教学内容总是经过分解而分散在各课时中进行传授的,教师应在全面统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课堂教学必须教给学生一个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掌握规律,得到终生受用的本领。只要把握了教学内容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就能做到集中、具体、确切,把有限的40分钟用到完成核心的教学任务上。
[图片0]
3.调控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流通过程,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教学信息控制过程。它归根结底是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况,应注意效果的检测,收集信息反馈,及时处理反馈信息,发出控制信息,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措施,务求教学目标的全部实现。教学过程的调控最终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上。教师必须对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反应敏锐、判断准确、评价及时。
2小学数学课堂调控方法
教学进程的调控
对教学过程能否进行正确调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教学过程必须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掌握知识的内容,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否则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形成学习障碍。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经验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
例如,在学习“圆周率π”时,我让学生准备一些大小不等的圆纸壳和足够长度的细线。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量出每个圆纸壳的周长和直径,再指导学生去总结圆的周长和直径存在怎样的关系,经过多次测量和对比,结果发现,无论是大圆还是小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从而的除了π的近似值。这时我因势利导,向学生介绍历史上数学家们对π的研究和测定,得出了π在与之间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学生对圆周率有了正确的理解,再让他们去计算圆的周长或直径并解决实际问题就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这对提高教学成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学方法的调控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是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智力活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的体现。教师为了把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就应像蜜蜂一样取百家之长,为我所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结合教学内容、难点,重点寻找最优突破口,确定适合本节课内容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我针对学生实际,相信学生的聪明才智,利用了考试教学法:出示尝试是(÷5=);再让学生自学课本中的例题(时时让学生思考: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是怎样处理的)然后让学生练习,再后让学生讨论(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最后针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加以引导讲解。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又方便学生记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调控
调控教学时间
一节课的内容,应在40分钟内完成。教师要根据课的类型,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适时调整教学过程,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应在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时间内实现,决不能靠“加班加 点”来实现。因此,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在教学单位时间内,学生能够学习的知 识量,各个年级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年级在不同时期或不同班级也不尽相同。
例如,一年级新生,认识“10以内的数”时,一般一节课控制在1―2个数为好。第二学期认识“百以内的数”时,能在一、二节课中完 成。而到了二年级认识“万以内的数”,学生可利用已有知识来学习,只须揭示读、写数的规律即可。显然, 知识量是逐步增加的。教学时间的控制,主要是防止时间过紧或过松。控制的方法是在安排教学时准确估计所用时间,略微留有余地。
[图片1]
调控学生的练习作业质量
练习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客观存在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和能力的提高。练习作业不能以量取胜,而应以质取胜,所以调控学生的练习作业时,应注意:
质的控制:练习作业须有针对性、启迪性,使每一道习题都能练有所得。这就要注意习题的难度,既 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练习作业的布置,教师要精心设 计。练习作业设计一定要目的性强,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助于巩固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思 维能力。在开始时可以做一些低难度的练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中间应以基本题 为主,最后可以在练习中孕伏渗透后面将要出现的知识内容,以降低后续学习的坡度,使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循 序渐进,层层加深,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量的控制:应以少胜多,切忌搞题海战术。课外作业应严格控制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要真正做 到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否则会造成学生怕学、厌学,影响完成作业的质量效果。
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调控
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吸收信息并输出 信息,通过反馈(评价)知道正确与否,并进行自我调控的过程。当教学过程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时,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理解知识内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果学习过程违反认知规律,教学效果肯定不好。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观察、体验、感知;思考、归纳、抽象;‘应用与开拓。教 师应根据教学经验,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思想或可能发生的学习障碍,采取相应的对策,防止错 误思想的形成,扫除学习障碍。例如:学生认识圆周率π,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些线和大小不等的圆纸片,上课时让学生用线在纸片圆周绕一圈,再将所得的线拉直,去度量该圆的直径,学生就会发现不论圆的大小如何 ,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从而得到了π的近似值。教师再说明历代数学家的研究测定,π的近似值约是 。学生理解了圆周率的知识后,让他们去计算圆的周长,并解决具体问题,这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可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练习的调控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精心调控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特别是教学重点、难点、并遵循循序渐进,形式多样,逐步发展的原则。
在这里有两点需要强调。第一点是注重质量的调控: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启迪性,使每一道练习都让学生练有所获。这就应注意练习的难度要适中,既不过难也不过简,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习题的设置目的性一定要强,注重基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开始,难度要低,要照顾全体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中间以基本题为主,最后的训练要有一定难度,注重知识挖掘和拓展,做到层层加深,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第二点是要注重练习量的调控,要精心选择练习,选择典型题,有代表性的练习。以少胜多,切忌搞题海战术。即使是课外练习也必须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真正减负。避免造成学生怕学、厌学影响练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