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终于明了高考前100天文科数学复习建议
首页 » 资讯 » 教育培训 > 终于明了高考前100天文科数学复习建议

终于明了高考前100天文科数学复习建议

  发布时间 : 2023-02-01 01:08:40 19
内容提要
1高考前100天文科数学复习建议 高考复习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复习,同学们已经较为系统地掌握了高中数学知识,而且做了大量的练习,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解题经验,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高考前100天文科数学复习建议。
1高考前100天文科数学复习建议

高考复习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复习,同学们已经较为系统地掌握了高中数学知识,而且做了大量的练习,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解题经验,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高考前100天文科数学复习建议。

明确高考重点,完善知识体系

对高中数学知识板块结构要进一步明晰于心,重点板块中的重要知识点及方法要熟练掌握,力争做到如数家珍,比如数列专题的备考,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数列的基础知识是解答数列问题的基石,研究数列,关键是抓住数列的通项

如何探求一个数列的通项,可以总结一些实用的办法,诸如观察法、公式法、归纳法、构造法、叠加法、叠乘法等,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要抓住首项和公差、公比这两个基本量,数列可以看成特殊的函数,所以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有密切的联系,这使得数列题的解答对能力要求比较高,另外,数列中的一些分类讨论点要记牢,例如已知数列前n项和求数列通项时要分类讨论首项,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要注意公比是否为1,由数列递推式研究数列通项时要注意补充前2项的关系,等等。

[图片0]

注重回归课本,弄清“考什么”和“不考什么”

实际上,教材中的很多例题、习题以及复习题都完全达到了高考的标准,高考中的许多问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和出处,回归课本的复习方法,一方面是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记忆,特别是三角函数公式、立体几何性质,另一方面是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除了研究课本中的重要例题外,还可以把课本上的习题再过(看或做)一遍,尤其是立体几何问题,许多同学不愿意看课本,觉得课本简单;其实不然,课本例题、习题中的一些重要结论在高考中会起很大的作用,遇到小题,可以直接运用;遇到大题,则可以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驿站”,将其论证之后继续下面的解题步骤。

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相当一部分的题目是由课本上的题目稍作修改、适当整合而得来的,例如2010年江苏卷第17题的原型是苏教版教材必修5第11页第3题。

2高考数学复习一

重视对问题、方法的总结和对解题错误的反思

数学尖子生反应快的原因之一,就是大脑中储存了许多定义、定理之外的基本问题,从定理中引申出来或从难题中提取出来的基本问题,我们称为“思维模块”,思维模块的作用就是,遇到具体的问题时,其储存的信息就容易被调动起来,以达到分解问题或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大化小、难化易。 有的同学在见到一个似曾相识、难度稍大的题目时,不能一下子想到考查的内容,无法迅速地找到解决的思路;或者在看到某个题目后,虽然觉得以前做过相仿的题目,但是不能很好地将两者联系到一起,这都是因为不重视规律,研究不透彻造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熟记常用思维模块,例如恒成立、类恒成立问题等。

另外,对于自己解答出错的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坚持纠错,注意复习做错过的题目,回想错误的原因,并对各种错题及错因进行分类整理,尤其对于那些自己觉得会做但结果做错的题目,一定要找出原因,可以和老师或同学一起找,特别是解析几何、概率问题,要一算到底,深入纠错,如果不善于从错误中走出来,那么缺陷和漏洞就会越来越多,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除了扎实练习、及时订正之外,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找出原因,对于反复出错的问题,可以找一些同类问题检测一下,要做到不再犯错,以绝后患。

重视模拟考试,提高实战能力

一要营造仿真的考试环境,限时完成,二要先在正确率上下功夫,以稳取胜;当正确率得到保证后,速度会自然而然地提上去,三要调整考试策略,适当分配各部分试题的答题时间。 高考试卷中低、中、高档试题的比例一般为4:4:2或3:5:2,低、中档题是所有同学得分的主要来源,特别是成绩中等的同学,抓住了低、中档题,就抓住了基本分,对于会做的题目,当然要力求做对、做全、得满分;对于不能全面完成的题目,应当考虑分段得分的策略

总之,低、中档题确保少失分,高档题争取多得分,比如对于每道小题,都要充分利用题目特征,辅以解题技巧,争取在一两分钟内迅速准确地作答,解答题的前三道也是同学们要得高分的中档题,只要复习时在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立体几何等章节中抓好“基本题”,就能在高考中做好此类题目,即便是对于确实“啃不动”的疑难问题,也应该能写几步就写几步,因为每写对一步都可能得分,哪怕只是将题目中的文字语言转译成符号语言,把条件和结论转译成数学表达式等,也许也能得点分。 答题时应简洁利落地写出符合题意和逻辑要求的得分点,绝不耽误时间,当速度与准确性不可兼得时,就只好“舍快求对”了,这些应试习惯和答题技巧的形成,都要在每一次的模拟考试中去培养,以增强高考的能力和信心。

3高考数学复习二

紧扣《考纲》和《说明》,抓主干,抓重点,大胆取舍。

“高考如迷宫,方法是地图”,复习时不能全面开花,打题海战术,切忌贪多求全,在艺术生数学备考中,抓主干知识、抓高考的热点、重点对考生是比较有效的。教师应狠抓三角函数、概率统计和立体几何三大基础的主干知识,同时对集合、复数、程序框图、平面向量、选做题等一些孤立的、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的知识点要舍得花时间,下功夫牢固掌握。

至于数列、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这三大主干知识的复习,只要掌握基本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解决选择、填空题及综合题的第一问足矣!艺术生的时间有限,能力也受到制约,所以高考复习不可能面面俱到,应大胆地取舍。

[图片1]

重视考试细节,强化解题规范

我们知道:细节决定成败!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一是要重视答题中的细节,要研究高考试卷的评分标准,加强规范化训练,考试成绩是以卷面记录为依据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考试中不仅要会,而且要对,书写要整洁美观,过程要逻辑思路清晰,概念表达准确,答出关键词、语、句,要将解题过程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这一点往往被一些同学忽视

因此卷面上经常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如立体几何论证中的“跳步”、“定理条件不全”,概率问题解答时的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表达等,以代数论证中的数形结合方法为例,尽管有的同学解答思路正确,甚至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地转化为“文字语言”,尽管“心中有数”,但是没说清楚,出现“以图代证”,从而失去了得全分的机会,只有重视解题过程中的语言表述,遇到“会做”的题目才能多得分、得全分,对容易题要详写,对复杂题可简写,答题要会把握得分点,可以好好地研究一下自己参加过的一模、二模等试卷的评分标准。 二是要注意审题中的细节,在平时的考试中,经常有同学没有注意题目中的细节,如忽视了“锐角三角形、正数、整数”等题设要求,从而导致错误和扣分。

4高考数学复习三

处理好五个方面

努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益,以下五个方面是必须处理好的。一是课堂容量问题。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是追求过多的讲,过多的练,面面俱到,“一网打着满河鱼”,而是重点问题舍得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减少废话,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二是讲练比例问题。二轮复习容易形成“满堂灌”或“大撒手”,这样都不利于学生学懂会用。每堂课都要精讲精练,分配好讲练时间,一般以30分钟为宜。三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问题。

课堂中,有的讲得多,讲得快,学生被动听、机械记,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僵化,应变能力差;有的简单提问,过多的板演、笔算,貌似气氛活跃,讲练结合,其实是教师的惰性行为。双边活动的真谛是让学生参与解题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拔要害。四是讲评的方式方法问题。学情抓不准,讲评随意,对答案式的讲评是影响讲评课效益的大敌。必须做到评前认真阅卷,评中归类、纠错、变式、辩论等方式的结合,要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底矫正。还可采取“自教自”的办法,让学生讲好解法,讲错误处,展开争论。这种方式,由于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极易让学生接受。五是信息反馈问题。系统论的反馈原理指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提高课堂复习效益,加强信息反馈是必不可少的。两条反馈渠道非抓不可。一条是通过练习或检测搜集信息。另一条是每两周开好一次学生座谈会,有针对性地选取上、中、下三类学生进行交谈和问卷调查,每位教师先行“诊断”,再集体研讨分析学生的要求和看法,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

融情于教

我们面对的是感情丰富的学生,他们有感情有思想,我们除了要上好课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否则,跟电子教学没啥差别。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比如有人思想跑毛,有瞌睡的,有玩的等,这时,就要停下来用二到三分钟讲个玩笑或者有趣的故事来活跃课堂。不能为了赶进度而不管学生,哪怕一节课少讲点,也要让学生们听懂,学会,使他们学有所获。

这样长此以往,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数学成绩一定会有大的长进。在多年的教学中我用这些办法使文科学生的数学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帮助他们考上了较理想的大学。 另外数学教师,对个别学生还要抽时间亲自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各种情况,才能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把数学会,学好。提高他们在高考中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