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 数学课堂听说训练方法 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应该引起老师的重视。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课堂听说训练方法。
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应该引起老师的重视。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课堂听说训练方法。
1.教学生学会听课。提高学生听课的有效性,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听,如果学生听而不闻,那么就等于没有听课。这里所说的“听”,不仅仅是指学生的耳朵要能听到老师在讲什么,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边听边想,边想边记,有效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既要认真听老师讲,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既能发现他人提出问题的价值,又能找出存在的问题。
2.教学生学会看。这里所说的看主要是指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看”的能力,就必须赋予学生一定的观察权,老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耐心讲解是应该的,但是不要以“讲”代“看”。
[图片0]
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所掌握的知识远远不如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更加深刻,因此,对于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够掌握的知识点,老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看”的能力,首先是要教会学生提高课堂听讲的注意力,老师要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提高学生看的积极性。同时,老师还要注重板书的艺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3.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学会“想”。教会学生“想”,首先要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老师不仅要启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还要提高学生思考的动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旦提出问题,学生就要积极思考,并踊跃回答,即使学生不能有效作答,也应该将自己的思路说出来,找出思维障碍,以便老师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2课堂训练方法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拓展性教学方式。教师应当结合数学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的设置学习任务,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亦是如此,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将学习数学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练习带入到生活中去,在家中运用树叶进行加减法的练习,运用分蛋糕锻炼学生的除法运算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使学生的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多表扬勤鼓励。教师的鼓励才是学生前进的动力,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拥有成就感,体会通过辛苦劳动获得肯定后的快乐。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很多教师在提问时往往会偏重于对成绩好一点学生的提问,对成绩差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是很少提问或者是不提问,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采取批评点评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错误的落后的,会极大的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不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当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对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图片1]
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新课导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小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具体的看、摸、折、量、比、算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中,可以让小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并且从中摸索出一定的数学规律,非常有利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具体来说,在进行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相关内容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借助于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来引导小学生在动手实践、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探寻出一定的数学规律。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小学生拿出9支铅笔放在文具盒之中,每个文具盒中放的铅笔的支数是相同的,存在几种放法,能够放几盒?在小学生动手实践的基础上
可以得到下面的几种放法:(1)每个文具盒放3支,9÷3=3(盒);(2)每个文具盒放9支,9÷9=1(支);(3)每个文具盒放2支,9÷2=4(盒)多1(支);(4)每个文具盒放4支,9÷4=2(盒)多1(支);(5)每个文具盒放5个,9÷5=1(盒)多4(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认真地研究以上的几个除法算式,同时对于小学生进行提问:“具体的放法能够分成几种情况?”小学生会非常容易地发现:一种是能够刚好分完,另一种是在分完之后仍然剩下。这样,教师就可以告诉小学生,对于刚好分完的情况,是除法的除法算式,大家在之前的课堂上已经学会了,对于分完之后仍然剩下的情况,将其称之为“有余数的除法”,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板书。同时,教师也应该教给小学生分完之后仍然剩下的数是“余数”。由此看来,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新课导入,能够非常科学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课堂训练方法二
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锁定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进行课堂导入的设置,不能凭空想象,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与课型,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课堂导入,使课堂导入与老师课堂上要讲的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同时,老师进行课堂导入设置,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相契合,设置一种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产生矛盾、并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使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能够更有效的搭配。
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应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没有一种导入方法是一成不变的。老师设计的课堂导入能否真正发挥其成效,关键在于能否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课堂教学相契合,将课堂导入因人、因课制宜,真正将课堂导入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提高学生听课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如果老师能将学生的好奇心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小学生对很多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老师在讲授数学知识点的时候,不能单调的进行知识点的传授,应该有效设问,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还能吸引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4课堂训练方法三
运用多媒体教学
数学知识具有众多的符号、公式、图形,这些知识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是枯燥难懂的,教师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能够透彻的理解知识,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知识点化抽象为具体,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数字、公式、图形、符号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将单一枯燥的知识点汇聚成一个知识网,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笔者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备课过程中,经常将教材中复杂的图形习题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通过课件的讲解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图形的变化和辅助线的描绘,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要点。
提高小学生的倾听注意力
虽然一直在提倡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际上,不管是哪个学生,其注意力不可能整节课都聚集在课堂上,因此聚精会神45分钟只是理想中的一种美好状态。通过大量的心理调查证实,即使是一个注意力集中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其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也会有所差异。因此,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注意力的特点进行施教,那种不切实际要求学生提高注意力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首先,老师应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思路上来。如果老师设计的教学思路新颖且精辟,就一定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去积极的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其次,老师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至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的解决上来。对于教学的难点与重点,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重点关注,使学生出现“选择性失聪”。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注意力在重、难点问题上得以停留,对重、难点问题的停留,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自然注意力就得以有效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