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总算懂得例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方法
首页 » 资讯 » 化学化工 > 总算懂得例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方法

总算懂得例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方法

  发布时间 : 2023-02-01 00:08:18 11
内容提要
1例谈 初中 数学课堂小结的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同样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精彩的小结对整节课能起到画龙点晴的效果,能激起学生对下一次课堂教学的强烈渴望.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例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方法。 1. 启迪思维
1例谈 初中 数学课堂小结的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同样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精彩的小结对整节课能起到画龙点晴的效果,能激起学生对下一次课堂教学的强烈渴望.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例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方法。

1. 启迪思维式。知识的学习都是承前启后,逐步深入的。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与之前之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堂小结不是彻底结束,而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所以课堂小结如果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兴趣,那才是成功的。

比如课外延伸的方式,像《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本来这一课就是要教育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换个角度看问题,发现与常规不同的新现象。课堂小结的时候,就可以启发学生:“切苹果”都能切出与众不同,以后我们在思考其他问题的时候是不是换个角度就可以“柳暗花明”呢?课下同学们可以动手实践一下,苹果怎样切五角星才最好看,在吃其他的水果时,会不会有新发现?在习作的时候也用上“逆向思维”会有什么效果?在老师的设疑总结后,学生的小脑袋瓜里肯定会有异于平常的想法。

2. 板书图表式。板书图表式是一种更为直观的总结方式。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已经设计好了板书,一边上课一边列出,在最后总结的时候,用几条线就把文章的内在结构连起来,直观形象。图表式小结使文章具体化,使知识点更明晰,耳目并用,印象更深刻。

[图片0]

3. 师生互动式。课堂小结时,老师问学生答,师生共同做总结,效果会更好。学生主动思考这节课学了哪些内容,老师来补充,可以用1、2、3、4……的形式概括出来。这种形式比较民主,学生在总结的时候有主动性。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互相补充,积极总结的同时,可以交流体验,沟通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反馈自评式。根据课堂学习内容,最后小结时可以用检测反馈的方式。比如学习的生字词,可以默写一遍;学习的古诗,可以检查背诵;还可以设计几分钟的小练笔等。检测之后要及时评价,以自评方式为主,让学生自己找出不足之处,并阐明原因,这样有利于以后的进步。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小结方法

一、归纳总结型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在课堂结束前的短时间内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加以浓缩概括,可以采用叙述、列表格或图示等方法加以强调,通过系统、完整而又简明扼要的概括便于学生对课上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整体印象.例如,学习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知识时,笔者编制了一个顺口溜:一二三,三二一,三九二十七.其中,一二三是表示30度、45度、60度角的正弦值中分子根号内的数值,三二一是指30度、45度、60度角的余弦值中分子根号内的数值,三九二十七是用来表示30度、45度、60度角的正弦值中分子根号内的数值.通过简单有趣的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识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记忆规律,使学生记忆深刻,教学效果很好.

二、比较异同型

比较是认知的重要方法之一.数学中,有些学生容易将新学概念与原有概念、并列概念与对立概念,或者比较近似的容易混淆,对这些概念进行分析比较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及不同点,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相同点,帮助学生从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中掌握记忆对象.比如,在学习完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后,学生容易将菱形和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相混淆.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小结时,重点把两者的概念、性质与判定进行对比,通过这样全面系统的概括比较,从而使学生既明白了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又理解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从而避免知识的负迁移现象,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的更加准确深刻.

[图片1]

三、兴趣激发型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加上生动有趣的课堂小结可以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比如,在讲授“线段、射线、直线”这节课的课堂小结时,让三个学生分别代表线段、射线和直线,然后让他们自己分别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说说自己具体的特征.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很是活跃.下课了还有很多学生感觉意犹未尽.例如,在教“垂直”这一节课的小结时可以请学生到讲台前做一个垂直的动作,并说出动作要领.颇具新意的小结令人耳目一新.虽然一节课才区区几十分钟,但很多学生都不能做到在整节课堂上都保持思想集中,尤其是课堂快结束的时候,如果能在课尾设计一个耐人寻味、妙趣横生的课堂小结,能有效调节学生疲劳,保持学习兴趣.

四、学生自立型

在课前就明确在这节课的最后由哪位学生来进行小结,或是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明确指出下节课由哪些小组成员对课堂内容做小结,要求他们独立完成,有自己的见解.通过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学生在课后能自觉预习功课了,课上的“小动作”也变少了,后进学生也能自觉进入学习状态了,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3课堂小结的常用方法

1. 知识梳理式

这是一种常见的小结方式,教师利用一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简明扼要地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另一方面进一步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课堂上的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系统。

例如,在教学《正切》时,可为: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知道了正切哪些知识?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然后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加以提问,学生逐一解答。

2. 知识对比式

教师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小结,抓住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其类似的内容认识到区别和联系,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

例如,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就可以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比较它们的图形、公共点个数及数量关系,让学生把零碎的知识点纳入知识体系中。

3. 问题拓展式

一堂课45分钟时间,学生所学知识的容量和难度都是有限的。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和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在结尾时可根据当堂所学内容,提出几个有价值的思考问题,让学生感觉这节课虽已“终结”,但“意犹未尽”。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抽签方法合理吗》这一节时,结课时教师可提出选择题:(1)你认为街道上一些江湖艺人的“有奖游戏公平吗?先调查再思考,与同伴交流。(2)你买过中国福利彩票“双色球”吗?猜猜看,买一注有多大的中奖机会?

4. 设置悬念式

这种结课方式是指本课时所学内容与下一节课有密切的联系,在结课时,教师可设置几个悬念,让学生在悬念中形成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做到节节相扣、环环相连。

例如,学习《有理数的除法》后,教师设置悬念:你相信一张普通的白纸能叠成35层楼房那么高吗?你相信薄薄的一张白纸能让人类在理论上从地球到达月球吗?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你就会相信了!

4数学课堂小结的作用

数学课堂小结具有梳理知识之功效

回顾整节课的流程,包括知识的导入、新旧知识点的衔接,梳理知识的来龙去脉,为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连贯性有机结合,教师将引导学生对新知识和新方法进行概括,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具体经验的水平过渡到抽象概括的水平,这不仅要概括结论,更要概括知识的发生过程,还要引出学习本节数学课所采用方法的意义和相关问题,让学生有兴趣未尽之意。只有如此,才能使知识构建有序,才能明确知识的适用情境及来龙去脉,才能使知识迅速顺利的“迁移”。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应该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学会思考,这是课堂小结关注的最基本的方面。通过师生间的相互问答,概括强调本堂课应掌握的知识重点与难点等等。

一般以“谈谈收获”作为课末小结的开场白,让部分学生加以小结归纳,是对本节新知识的梳理,对定义、定理、法则、性质等知识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学生在操作、实验、观察、猜想等活动后,对建立起来的新知识,一般情况下都能在各自的大脑中经过加工形成初步印象,所以在小结中,学生一般都能把课堂中的新知识的框架叙述出来,比如在学习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学生在小结时,都能概括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即:(1)将方程转化为一般式;(2)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3)把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4)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5)在方程右边是非负数的情况下进行开方;(6)写出方程的解。代数中这样的知识小结在学生经过适量的练习后是都能解决的,计算步骤的小结也是代数中经常遇到的。再如:学生学习余角和补角一节时,对本节内容的知识点也能很快得出,即本节的新知识有两点,一是余角和补角的定义,二是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研究几何图形,就是研究这种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在一定数量的图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图形知识的小结也会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数学课堂小结具有总结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之功效

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是深化学生思维的重要内容,也是容易被许多教师所忽视的地方。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就要看他对整节课堂学习中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程度。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对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认识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得到升华。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对于定理的证明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它所内含的数学转化的思想。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前,学生大脑中的180度的角有平角,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成的同旁内角,证明内角和定理的过程就是将三角形三个内角转化为平角或同旁内角的过程。

那么在小结时,就应该引导学生概括这种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有了这种转化思想,就有了思维的方向,也就有了行动的方向。再如,在配方法一节的课堂小结时,应引导学生概括配方法的实质就是将一个一般式的方程转化为一个数或式子的完全平方的过程。在小结中不断让学生体会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等。能让学生的思维达到一个较高的思维水平,能让学生用数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