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瑞士信贷集团(以下简称“瑞信”)在香港公布了亚太区及大中华区投资银行部及资本市场部四位新任主管。 具体包括:任命Carl Bautista、周纪恩(Mervyn Chow)和George Pavey三人为瑞信亚太区全球资本市场
7月19日,瑞士信贷集团(以下简称“瑞信”)在香港公布了亚太区及大中华区投资银行部及资本市场部四位新任主管。
具体包括:任命Carl Bautista、周纪恩(Mervyn Chow)和George Pavey三人为瑞信亚太区全球资本市场部(GMSG)联席主管。该行发表声明称,上述三人将负责领导瑞士信贷亚太区股权资本市场、债务资本市场和结构性产品业务增长,包括对中国市场关键客户的持续投资。
其中,Carl Bautista主要负责结构性产品业务,常驻新加坡,周纪恩和George Pavey主要负责股权与债务资本市场业务,工作地在香港。
瑞信同时任命洪长福(Zeth Hung) 为瑞信大中华区投资银行业务部兼GMSG副主席,常驻香港。洪长福将协助瑞信集团投资银行部中国区主席胡知鸷(Janice Hu)负责大中华区主要客户,提供投资银行产品和咨询全方位服务。
内部提拔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四人均从瑞信内部提拔而来。其中,Carl Bautista在2010年1月重新加入瑞信(亚洲),此前一直负责全球资本市场的固定收益结构性产品业务,George Pavey 2007年加入瑞信,此前在伦敦主要负责中东、非洲、土耳其及荷兰的股权资本市场业务,他还负责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房地产股权资本市场业务。
周纪恩及洪长福则是自1998年起就加入了瑞信(香港)。2009年以来,他们已经是日本以外的亚洲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
瑞信集团表示,这一任命体现了其业务结构向亚太资本市场倾斜的战略调整,他们还认为瑞信有能力从集团内部提拔和委任这些关键职位的主管人。
瑞信集团亚太区投资银行部联合主管Vikram Malhotra当日表示,这些任命有助于瑞信开拓和细分更广泛的产品和市场,“上述人士经验丰富,其专长和技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将大大提高瑞信在亚太区投资银行客户中的价值主张。
中国相关投行份额上升
瑞信集团一季度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该集团股东应占净利润为亿瑞士法郎,股东应占净收入为82亿瑞士法郎,股东应占股权收益率为%。
当季该集团税前利润为22亿瑞士法郎,净利润为16亿瑞士法郎,净收入为84亿瑞士法郎,股权收益率为%。当季该集团业绩与预期一致。不过,受瑞士法郎升值拖累,集团一季度净利润下降了45%。
其中,瑞信投资银行部门的税前利润为13亿瑞士法郎,比去年同期的18亿瑞士法郎下降了25%。主要原因是成本上升及瑞士法郎兑美元汇率上涨。
瑞信一直在尝试提高投资银行业务的市场份额,其投行部门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的资产减记也较少。
随着欧美国家国内经济不振仍未从危机中恢复,国际投行无论是投资银行业务还是资本市场业务都向亚太地区、新兴市场国家战略转移已是大势所趋,而中国无疑是近几年来瑞信在亚太区业务中开展最成功的市场之一。
投资银行业务方面,瑞信与赴境外融资的中国企业合作频繁。早在1992年,瑞信牵头下,华晨汽车成为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瑞信于2005年担任建行首次公开招股的联合账簿管理人,并于2006年担任工行上市联合账簿管理人。2010年,瑞信再次协助中行、建行及工行供股集资,从H股市场共筹得133亿美元。
2011年上半年,瑞信在亚太地区资本市场业务继续势头猛进。据Dealogic的近日公布的“中国投资银行排行榜”统计数据,瑞信集团中国区投资银行业务以7200万美元的净收入排名第十位,市场份额为%,比去年同期的排名29位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Dealogic近日公布的这项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累计,投资银行从中国企业资本市场和并购投资活动,共获得27亿美元收入,与2010年上半年的22亿美元比上升25%,创下历年最高的上半年纪录。其中瑞银、高盛、平安证券位列前三。
同时,今年上半年瑞信作为股本市场承销商,其于中国区的承销总金额达到亿美元,市场份额为%,排名第八位;已完成的并购投资活动咨询顾问金额达亿美元,市场份额%,位列第五位。
瑞信提供的资料显示,在亚太市场,根据Dealogic的数据,该行2011年上半年整体核心投资银行的收入,排在亚太地区(日本除外)的第三名以及日本除外亚洲市场(不包括A股)的第二名。
瑞信集团今年上半年承销的主要IPO项目包括嘉能可国际公司的伦敦和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募资额高达100亿美元;上海医药的香港上市,募资额亿美元;人人网的美国上市,募资额亿美元以及马来西亚Bumi Armada公司的吉隆坡上市,募资额为亿美元。